发布日期:2022-12-30 浏览次数:388
12月29日-30日,以“终身学习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2022(第二十一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大会立足国家战略,从多个维度,进行多领域、跨学科、专题性的研讨与交流,以传播教育新理念、新成果,推进中国终身教育和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来自教育部,相关行业部委、行业协会,全国各高校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开放大学体系,职业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的近3万位嘉宾和代表线上参会,300余位嘉宾和代表齐聚北京主会场——国家开放大学。
本届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民生教育协办。超星泛雅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网梯科技、中广上洋作为战略合作单位参与大会。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向外看,是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一年;向内看,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高质量教育支撑,需要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需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从而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定位的深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教育系统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转型和升级,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体系。未来教育必然是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积极回应终身学习与教育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坚持终身学习,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实现终身学习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高文兵致辞时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针对近两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他表示,教育数字化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还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准备;二是进行常态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三是加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未来教育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他最后强调,数字化情境下的终身学习价值毋庸置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继续承担好助力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变革的需求,值得业内同仁共同研究。
“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我们国家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钟秉林在致辞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观点。第一,高质量发展呼唤教育数字化转型;第二,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第三,数字化转型急需人力资源和关键技术支撑;第四,数字化转型呼唤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五,要研究和解决教育数字化治理新命题;第六,我们要主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挑战。他强调,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也正在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布局。在以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数字经济时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既是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迭代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普遍共识和重要战略性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强调,今年以来,教育部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重大任务来抓,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在成为具有强大内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国家教育品牌,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受益面及试点区域不断扩大,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他指出,我们要抢抓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教育规模优势,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具体举措,扎实有效地持续推进。第一,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座。第二,完善智慧教育平台,形成推进数字转型的有力抓手。第三,以教育思想和理念变革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第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教育数字化软实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主题报告《迈向2035: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征程》中,对全民终身学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了精彩的阐释。他认为,我国目前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且教育结构逐步优化完善。未来,我国大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还将逐渐出现“双曲线形”,意味着年轻人接受完高中阶段教育后有三条路可选:先升学再就业、先就业再升学、边工作边学习,这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常态。他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优先发展,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科技自立自强,重在坚持独立自主持续开拓创新;人才引领驱动,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
张力指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通过终身学习“立交桥”、服务网格化、数字化学习、人工智能介入、战略结盟、产学研一体化等,与外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密切对接。
“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与视角,认识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独特性。”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提出了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中国终身教育实践的五个行动轨道。他表示,基于实践的中国终身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指导,融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中;二是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核心概念,统领本领域的理论成果;三是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为核心,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内部话语系统;四是以全民终身学习的多人群、多类型,丰富话语体系的结构;五是以有机联系、综合融通为特征,促成各类话语的系统化。其中,他强调,要凸显中国思想的有机性,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数字时代对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继续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李英利在题为《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健康内涵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将教育事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他表示,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可以找到高等继续教育的时代坐标和发展方向,那就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规范、健康、内涵发展是必由之路,将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系统谋划,对高等继续教育的不同办学主体、类型和形式进行分类指导,是基本方略。一要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二要坚持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三要在全面规范中提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四要在不断探索中引导非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所链接世界的数字化大学。”在题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数字化大学》的报告中,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这样描绘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愿景。他表示,对于国家开放大学而言,建设数字化大学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考试测评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其中,我们要在教学过程数字化上特别下功夫。”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如何加快推进建设数字化大学,荆德刚提出了五方面的重点工作:用数字化倒逼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过程数字化;用数字化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综合评价数字化;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资源数字化;用数字化提升开放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提高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用数字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数字化。他指出,今后学校将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新趋势,牢牢把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新机遇,提升学校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办成数字化大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作《数字化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报告。杨宗凯认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高等教育与经济是紧密的伴生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数字高等教育成为重要战略。数字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最突出的是,更加强调能力为重,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他阐述了教育数字化的内涵。教育数字化关键在于“化”,也就是在数字时代对教育进行系统性变革,构建新型的教育生态。要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逐步实现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
民生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学春以《学习 就业 创业 全球互联网平台》为题,从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角度分享和交流了民生教育在学习、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方面的实践。
他表示,民生教育自1998年创立以来,致力于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办学及教育服务体系,主要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和在线职业教育服务,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学习、就业、创业一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目前,民生教育在全球149个国家自有与合作的实体服务网点3000多个,国内外合作院校1500多家,技能培训机构1800多家,国内外个人用户超6000万。他提出,民生教育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服务客户多、质量好、满意度高,学习、就业、创业领域的领航企业,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数智管理和运营服务,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增长飞轮,助力合作伙伴跨越式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维内涵
怀进鹏部长在2022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发出了教育转型的新信号。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从新时代技能本位教育、构建终生学习生态、高教数字化转型先行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见解。他提出,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重要性与紧迫性,需要先考察社会各领域,尤其是产业经济、商业财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是为何、如何发生的。他认为,以技能学习带动知识学习与态度价值塑造是教育理念创新和认识论革命;技能本位教育具有普适性,不仅适合于职教、成教,也适合于普教,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点金术”;技能学习与知识学习应该形成一个互惠的生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副院长韩锡斌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征与对策》报告。韩锡斌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特征及转型发展的对策,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进行了阐述。职业教育数字化就办学空间而言,是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就机构运营方式而言,是整合化、智能化;就战略方式而言,是开放性、可持续性;就价值主张而言,是个性化、多元化。
学校层面应如何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他指出,要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基础,形成具有可行性、适宜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与路线,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跟风与简单复制。每所学校都要梳理数字校园已有系统,提出对接国家平台、实现数据、资源、认证等全方位联通的行动方案,并以此为抓手转变教育理念,提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学校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要引导学生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及资源,鼓励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开放到平台中,在共享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反思与改进能力。
产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行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超星始终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导向,以图书数字化、教育信息化为支撑,为学生赋“力”,为教师赋“能”,为管理者赋“据”。超星泛雅集团总裁、超星研究院院长秦波涛在报告中分享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新技术应用。他表示,人工智能、数字基座、大数据的应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超星成立于1993年,目前有5000余名员工,其中有1500名研发人员,在全国设立了40余家分公司,全面实现本地化服务。他强调,超星始终专注于教育数字化,深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在教育数字化方面提供了平台、资源、服务、智慧教室四位一体的教育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接下来,超星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助力学校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古人的教育梦想提供了可能。”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震从“教育的思考”“在线教育的进化”“教与学”“数字化教育的思考”四个方面,为大家深入解读数字化时代下,教育的变革过程、在线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反思。他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培养新时代的专用人才,实现学以致用,但我们却用工业时代的方法培养农业时代需要的人才。纵观教育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的降临将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大部分知识传授将由工具来实现,而教师的作用将转变为点燃、唤醒、激发。教育急需变革,数字化则是必由之路,网梯作为深耕在线教育22年的行业老兵,一直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助力数字教育成功,让每一个人都有享受优质教育服务的机会!
华为公共事业数字化首席专家郭慧鹏作《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探索——从理性认识到科学实施》报告。华为在自己的行业里精耕细作,首先从业务入手,把管理、流程、标准体系都建设好,才开始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华为公共事业数字化首席专家郭慧鹏总结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体系。第一,要有目标蓝图的驱动,第二,聚焦服务对象和业务对象;第三,通过规划、实施、运营三个阶段的持续优化,支撑目标达成;第四,整体规划要依托业务、应用、信息、技术4A架构;第五,要进行意识、组织、文化、方法和模式全方面地转变。他强调,华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体验提升、质量效率提升、模式创新,关键在于数据体系建设,实现教育全流程、全业务数据融合。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华为教育将构建全国“教育数据一张网”,并通过“全局一盘棋”统筹数字化,实现建设与创新的统一。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总编辑贾玉超主持主论坛。12月29日下午,“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成立四十周年/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暨教育数字化与课程资源建设高峰论坛”与主论坛同期举行。
12月30日上午,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开放大学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新生态高峰论坛、新技术应用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教育数字化与教师队伍建设高峰论坛同期举行。12月30日下午,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如期举行。
作为行业内经典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众多企业进行成果展示,从技术、平台、资源等各个领域,向与会代表呈现我国在线教育领域最新产业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果展采用现场展示与云展示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吸引了现场嘉宾和众多线上嘉宾观展!
本新闻来源于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中心5号院2号楼
咨询电话:010-56821181 监督电话:010-56821001 邮箱:ccs_ouchn@163.com